阅读历史 |

第 16 章(2 / 3)

加入书签

的水桶。

印象中明明是很近的距离,可他摸索了好一会也没有找到。

“谈隽,低一下头。”

清清冷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温热热的气息喷洒在耳垂与下颌交界的地方。

感官在这一刻被陡然放大,手中的葫芦瓢被人拿走。

谈隽嗅到了女孩身上淡淡的香味,跟洗发水不一样的味道,多了一点点草木的气息。

很好闻。

“再低一点。”

谈隽顺从地低下了头。

温水顺着发丝往下流,院子里的水渠尽头有一个小洞,冒出的声音一时是“咕噜咕噜”,一时是“咕咚咕咚”,谈隽听得很清楚。

他还听见了女孩的呼吸声跟自己的心跳声,细细密密地交织在一起,像夏日余韵里一首名叫喜不自禁的小曲。

“好了。”他听见她这么说。

柔软的毛巾在耳际划过,他伸手去接,不慎与女孩的手心相触。

长睫毛上的水逐渐蒸发,谈隽睁开了眼。

于是沈荼转头便撞进了一双浓黑如夜的眸子里。

指尖像是一瞬间有火花闪过,沈荼的心跳断了一拍。

她慌张地撇开眼,热气从后心窝逐渐往上蔓延,脖颈上仿佛被晒出一片薄红。

匆匆丢下一句“你擦头发”,沈荼将目光重新转向正在晒青的茶叶。

谈隽没说话,好一会后才蒙着头将水擦干。

“等会我们去倪婶家。”

“我昨天跟她说好了,青茶都要摇青,这个我还做不太来,一不小心这些茶叶就全废了。”

“后面的炒青可以让婶婶教你。”

“本来奶奶也可以教你,但是昨天事情来得突然。”

沈荼跟谈隽仔细说着安排。

但半晌没听见谈隽的声音,回头一看,那人明明还站在那…站在看着她呢。

视线对上的那一刻,沈荼才见谈隽嗓音浅淡地应了一声:“好。”

沈荼有些不自然地握了握手,她总觉得现在的气氛怪怪的。

这似有若无的感觉…是暧昧吗?

沈荼还没跟人暧昧过——所以生出了一点拿不准的疑惑。

一个小时后,沈荼将竹筛移入室内,等到鲜叶“还阳”,她便带着谈隽去了隔壁的倪婶家。

其实茶坳村大多数人都会自己在家制茶,每逢鲜茶采收的季节,便会有许多外地的茶商来茶坞镇收茶,收的都是本地人已经炒制焙好的茶叶。

沈荼带谈隽到倪婶家的时候,她正在给晒好的鲜茶摇青。

看见沈荼上门,倪婶很高兴:“囡囡,你们过来了啊,等会啊,我给你们拿水果吃。”

“不用了,婶。”沈荼将装着茶叶的竹篱里放在茶架上。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同学,他想做一份手工茶送给爷爷当礼物。您明天就教他炒青,然后帮忙看一下行不行?”

现在送过来的茶叶要先做青,做青由摇青跟晾青两个过程交叉重复构成,这是炒制青茶的第二步。

整个步骤里要经过四次摇青,最后一次摇青大约在明天早上,等到出现青茶特有的特征——“绿叶红镶边”,即红边显现、叶缘被卷、叶色黄绿时,便可以进行炒青。

“当然可以啊,我这里正好明天还有一批外面的人要收的青茶。”倪婶很爽快地答应了。

“今晚上帮你们把这一点一起摇了。”

倪婶放下手里已经摇好的茶叶,又探身去看谈隽。

这几天她都快认得沈荼这几个同学了,她方才在村里看见三个小孩先走了,还在纳闷怎么还留了一个,原来就是他要学做茶。

“我记得,你叫谈隽。”

“我昨天还奇怪,男孩子怎么会叫娟。”

“后来囡囡跟我说,我才晓得不是那个娟字。”

“你长得蛮俊嘞。”

十里八乡都找不出这样的好看的男娃,倪婶看着就觉得高兴。

谈隽接过倪婶递过来的几个大橘子,弯唇道谢:“谢谢婶婶。”

“婶,这个是我准备好的茶叶。”沈荼指了指方才放好的茶叶。

鲜茶出茶率一般在25%左右,考虑到可能存在损耗,沈荼准备了两斤鲜茶。

“都是今天采的。”

“哟,都已经晒青摊凉了。”

倪婶闻了一下,茶叶的香味经过晒青已经激发了出来,叶片也重新恢复到了膨胀的状态。

现在是第一道摇青最佳的时机。

“还是我们囡囡贴心。”

这就不需要她再等晒青了,摇青完了正好还能跟她刚刚摇好的茶一起晾青。

倪婶也不说其他了,两手握住竹篱边缘,让竹篱在手中旋转摇动,茶叶在翻滚中碰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