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话伏笔(以及与悬念即钩子、铺垫的区别和作用)(1 / 2)

加入书签

伏笔。(近义词:铺垫等)

意思是指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出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才得有个间架结构。”

——

伏笔,是文章中前文为后文设置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在性质上,可以是结构方面的,也可以是情节方面的。

在形式上,可以是一幕景致,一个物件;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

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不至于感到突兀。

使用伏笔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有伏必有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下文就要提到开枪,只伏不应是败笔。

二是伏笔要付的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三是伏笔与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应前后贴得过近,会使文章显得呆板枯燥。

——

当然,网文小说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有许多很特殊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连载性。

一部网络小说,往往会连载大半年,甚至长达数年,对于这些作品而言,长期的更新并不是坏事,正是这种旷日持久的作战,使它的影响力最大化,但也是这种长期连载,使作品必须据此加以改变

不同以传统小说,网络作品的伏笔应该尽量减少,因为较长时间的间隔会使读者遗忘前文,而且很久之后才出现结果的伏笔,会暂时成为看似啰嗦的累赘,反而让读者觉得作者在拖字数,在水文。

如果是很有必要的伏笔,那么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比传统小说埋的浅,要更容易被看出。

此外,这些伏笔在带有明显暗示性的同时,还得在后文多次提及,唤起读者的记忆,这样在最后才能起到作用。

(悟了悟了,我的第一部小说《VIP女主的狗血日常》里,就犯了这个问题,前边埋了很多伏笔,不止自己后边填起来吃力,由于很多拖的战线太长太久,读者八成看着也累心、着急。)

总的来说,网络小说设置伏笔不是什么好事,但有一类除外,没有目的的YY性伏笔。

这么说或许难以理解,下面举例说明。

比如,主角得到了一个特殊物品,可以是网游小说里的特殊道具,可以是仙侠作品中的特殊法宝,也可以是武侠小说中的无字天书,或者是都市作品中的特殊密码。

总之,给人感觉这个东西有点奇怪,似乎有点作用,但主角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仅仅是把它藏起来。

事实上,这时候连作者都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仅仅是作为一个伏笔留着。

这么一个伏笔,并不会显得啰嗦,相反它会让读者有所期待,会暂时性的增强作品的吸引力,而且,它在之后可以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主角陷入困境,而作者又没有什么办法时,可以给那物品赋予一个特殊的功能并让主角发现,解决主角的麻烦。

或在作品陷入低潮时,也可以让那特殊物品显示出特殊的力量,制造一个大高潮。

在作品走进死胡同时,也可以让物品发挥特殊作用,把故事引入一个新的世界......

如果以上这些都不需要,那么也可以完全不管这个伏笔,让他始终留在那儿。

总之,这是有利而无一害的手法。

(在我的第二部小说《末世童话......》中,这种伏笔我还真迷迷糊糊的用了,但没用好,整的最后,给人感觉女主有很多BUFF,但是却没有很好的运用,果然,就是这种伏笔,也不宜过多。)

总之,要想写出爆火的小说,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

首先是选材,须选一个热门题材里自己最有把握的,然后设定有特色的主角,并给他设计一些特殊的本领。

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别人的创意(小说梗)进行加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

最后,再把单一的情节串联起来,主角行为大快人心,剧情老而不俗,作品想不红都难。

——

下面说一说【伏笔】,【铺垫】和【悬念】的区别和用法。

位置:悬念一般文章开首即悬;伏笔一般在故事的1/4;铺垫一般在开头。

1、目的作用。

【铺垫】是为了衬托。(分情节铺垫,气氛铺垫,环境铺垫。)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时间或者环境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突出主要的人物和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目的是以求前后呼应,情节合理。(一般是细节)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悬念】则是为了造成读者心中的紧张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