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章 得意忘形(2 / 3)

加入书签

嗯,去试试吧!心中这么想着,易书元决定尝试一下,告示旁边没人,他就去近处一个侧门那边的官差处问问。

主簿点了点头站起来,从桌上取了一张纸推到桌案另一边,又从笔架上取了一支悬挂的狼毫笔递给易书元。

那就是在元江县鼎鼎大名的两楼之一的同心楼,而另一座醉宾楼则在城隍庙外,两楼分别在县城两处最繁华的地方占据一角。

可惜易书元根本连头也没回,只留下摊贩摇头叹息。

不过易书元又不知道别人想法,这会只是表面镇定,心里紧张得不行,他会不会开口就要查户口啊?在西河村自己的身份虽然比较复杂,但证明是本地人应该问题不大吧?还是要考验我学识?

“你要应聘文吏?”

“请吧。”

更不用说这地方县志最后署名不是县令就是县丞和主簿,和文吏是半毛钱关系没有,连个名头都留不下。

“易先生这边请!”

但易书元不知道啊,他爹和夫子都不讲这些不和谐的,就算知道,现在的他也未必会在意,他觉得这份工作似乎比较有保障,工钱按字数算,和抄书也没啥区别,就动了试一试的念头,就是怕自己这身份问题是不是有麻烦。

“咱买几个同心楼的包子,保证滋味鲜美!”

县中如有嫁娶大事,不少人会到同心楼定制包子糕点等物,既是冲着口味也是讨个彩头。

差人回答后看向易书元,向内伸了伸手。

易书元虽然穿着朴素,但神态自若气度不凡,两名差吏不敢怠慢,纷纷回礼后说道。

“古代的环境应该没统计得非常详细清楚吧?”

在听到易书元的脚步之后,主簿抬起头来,看到易书元的

两名差吏值守在侧门,也早就留意到过来人了。

“你去买几个包子吧,我先到那边看看。”

易书元看得有些出神,也不知严夫子如今在哪,这么多年了,还认不认得出我呢?

随即易书元就摇头笑了笑,当初他在这不过是少年,如今物是人非,怎么可能还认识呢。

那儒生拱了拱手说着什么,随着酒楼伙计一起上了楼。

易书元根本不理他,将字帖放下,然后转身离去,易勇安则赶紧跟上,这些个文人玩的东西真是死贵。

差吏其实对面老百姓是稍有些蛮横意味的,有的人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凶相给人看。

“写几个字让本官瞧瞧。”

易书元仔细看完告示,上面写明了要求和待遇,落款也有时间,算日子贴了得十日了,但看起来人还没招满?

就两个人,这么难招?

易书元不清楚的是,元江县也算是文学气息浓郁的地方,算不上太过穷苦之地,更因为也出过几个大官,县内读书人很多都以考取功名为己任,要说出来赚点钱财的也有,但宁愿代写家书甚至替大户人家抄书什么的,也不大会响应这个告示。

听到问话,正在胡思乱想的易书元赶紧正色回应。

易书元看了看斜对面酒楼的招牌,易勇安赶忙凑近说着。

“咕噜噜~~”

“带他进来吧。”

“那便是学塾,我小时候在这上过学,夫子姓严,性如其姓,异常严厉!”

易书元正看着酒楼内,忽然发现一个中年儒生从县学方向走入了同心楼,视线也就下意识跟随上了。

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面对易书元,其神态真诚不似作伪,两人的态度便也非常平和,或者说甚至生出一些好感,毕竟读书人普遍看不起他们这种人,有些人表明恭敬眼神却透露着鄙夷,若说在读书人眼中的差吏鄙视链,舞刀弄棍的肯定还要排在文吏后面。

易书元有些感慨,易勇安则一句话都没听进去,一直在看着不远处的酒楼。

“是!”

易勇安在一边有些着急,他生怕自己大伯手一挥就买了,瞅准个机会凑到易书元耳边低声道。

写字没问题,易书元松口气接过笔,一手扯袖右手提笔在桌案砚台内沾了点墨,正要落笔却犹豫了一下。

文吏算不算公务员?应征的人挺多的吧?我随便写工整一些指定是被刷下来的!

这么想着,易书元脑海中仿若灵光一现,此前书画摊的画面一一浮现,其中真意我是否能得一二呢?那文字的轨迹在此心中刻愈发明显,仿佛真的落笔能成。

下一刻,易书元落笔,运墨饱满行文流畅,字体不潦不草却透着几分空灵自在,正是将之前那字帖中临摹的缺陷抹去,又没有那么潦草。

在易书元精神高度集中之下,所写文字借意燕沁又截然不同,是为得意而忘形!

一首《锄禾》落下,纸面文字功力是易书元两世为人目前的巅峰,就连他自己都心头一惊,暗道莫非我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