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金陵族人(1 / 1)

加入书签

春风吹过花袭人,贾故在院子里摘了一个还未长好的枇杷,吃了一口,口中弥漫着一股酸涩带着苦涩的味道,赶紧吐了又用春茶漱口。

夫人儿女都不在家里,他整日待在家里无趣,行只单影日子都过得恍惚,正盼着沐休,想着给孙儿买一套泥人,再给女儿们买一些样子有趣的团扇,让她们出门交际,和小姐妹有个互相交换的物件。

他正走神的时候,不想守在外院的管家快步进来,拱手禀道:“老爷,外头来了两人,说的金陵的族人。”

贾故顿感意外,京城荣宁二府尚在,不知道他们远道而来寻自己何事。贾故起身负手吩咐管家,“可看过他们的路引了?将他们带到外院厅堂去。”

贾故慢悠悠的出门,抬头瞧见外头的枇杷树,咂嘴回忆了一番酸涩到苦的味道,心里顿感不妙,只觉得自己有新麻烦了。

贾故刚到厅堂,管家就带人进来了。他打眼往管家身后一瞧,一个和贾璋年纪相仿的小子,手里牵着一个八九岁的憨小子,进门就跪下给贾故磕头,嘴上还喊着族伯。

贾故虚伪的笑了笑,指着管家叫他把那个小的抱起来,让他们坐到一旁大椅上,拿起管家递过来的路引和兄弟两带的信件看了片刻。

他们带的信里,有金陵管事族人的印章,之前贾珩贾琛回去考童生、秀才的时候,没人稳妥的大人陪着。为了他俩,贾故和那个管事的族人通过几次信。

原来这两小子是金陵十二房的一对兄弟,大的贾琥今年十六,小的贾珀今年九岁,他们家里还有个五岁的妹妹。

亲娘生小妹时难产去了,去年尾巴家里父亲病去,一家子只有大伯一个人做工,靠着几亩田地,奉养祖父祖母,大伯自己家里还有四个孩子。连他们的大堂姐堂哥都在别人家做工来帮衬养家。

兄弟俩的大伯倒是愿意把他们三个孩子养大,不过也只能供口饭吃,其他的谋门路讨生活的事,就指望族里有人能帮衬一把。

族里管事的人见着他们一大家子不容易,又瞧着贾琥一个半大的小子拖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兄弟,还在读书的年纪,就要顶门立户了,心里同情,便想给他们寻个事做。

可惜江南文风盛,真正是秀才去了也穷,贾琥在宗学读书只读了一半,自是靠文寻不了长久的活,靠力气干不来重活。连账房先生都做不得,他算学有些一般,只限捋的清账,又是个憨头小子,不得人家信任。

他们也想过去京城投靠,只是先头京城八房里有个回来祭祖的婆婆,最后靠着族里给的田留在了金陵,说京里八房也都是靠荣宁府接济,都在混饭过日子。

就算他去了京里,估摸着和在金陵时也差不多,有人愿意支援着,不能叫他饿着,可也就那样了。

管事的一合计,便想到贾故了,去年贾珩中了举,管事的也是知道的。他想着贾故这边没个族人,总有要用人的时候,便给贾琥打点了一个认识的镖局,让他与人同行,带着信件,到兴元府来谋一个能养家的活计,攒些银钱,日后也好说门亲事。

信里本只说了贾琥一人,贾故下意识看了一眼有些拘束的贾珀。见族伯看向自己弟弟,贾琥有些紧张,张嘴想要解释什么,却碍于礼数并未开口。

不过贾故并未多言,他仔细思索一番,只想着这一时半会还真不好安排。

要真给他安排个攒银子的杂事?这可是第一次有族人求到他门上,他几个儿子里六小子贾珲读书还成,日后说不得要跟他大哥二哥走一条路,跟老宅有个交情,有事也好说;

反正这会准是要费心破财,贾故把信件自己收了,将路引递给管家,让他送回贾琥手中,缓和语气,应付道:“你们来的不巧,家里人都出去拜观音了,等过几日夫人回来了,再叫你们认人。我家五小子比你小两岁,都是读书的年纪,你安心在这住下,这一阵子先同他们读书。”

说罢,他又转头吩咐管家,“给两个侄儿在外院收拾间屋子,让他们先住下。日常用的,去库里给他们寻一套新的,再找一个当差的小子,若是有事,也有个跑腿使唤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