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八章:公社检查来了(1 / 2)

加入书签

大风雨后第二天公社干部也全部出来检查灾情了,今年禾苗长势良好,有丰收的希望,偏偏在关键的时候来了大风雨,稻子倒伏丰收的希望又要泡汤了。

刘主任邓主任和李秘书一路检查到彭村、云龙庄,村干部迎接陪同检查。

大田倒伏一般是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云龙庄情况有点特别,试验田如鹤立鸡群没有倒伏的。云龙庄多数地块倒伏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唯独试验田相邻地块倒伏百分之七十多!

一边大部分倒伏,一边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就形成鲜明对照!

刘主任说:“同志们,你们看试验田和云龙庄大田灾情截然不同,一边严重受灾,一边安然无恙。罗庆天,彭大山,梁家祺,你们都 说说为什么?”

罗庆天、梁家祺额上冒出豆大汗珠,目光惶恐躲闪,嘴唇和手都在打哆嗦!

为什么是这样?他们早就研究了很久,原因是老天偏心,大炮师有妖孽相助!这能说吗?

“刘,刘主任,我,我们,研究,研究了很久,还,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农田受灾,刘主任心情本来就不好,听了这样的回答不由得发火了。

“你们干什么吃的?!种了一辈子地,经历了多次风灾,竟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刘,刘主任,我,我们……我们……”

“我什么我!你们一天都干些什么?简直是占着茅厕不拉屎!彭大山你来说!”

彭大山听女儿说过密植适度的问题,倒伏后彭敏又说了些倒伏原因。

“刘主任,我认为,试验田不倒伏是因为插秧6x4比较稀,稻杆比较粗壮能抗风。我们大田插秧5x3密度太大稻杆细弱,抗不了风所以倒伏啦!”

这话说到了实际问题,粗壮和细弱是很容易分辩的,是不是这样查一查就知道。

刘主任拔了一株试验田稻苗拔了一株大田稻苗,撕开稻叶露出茎干,对比一目了然!

试验田的稻杆粗壮有弹性,大田的稻杆细弱柔软,支撑稻穗都很勉强,风一刮就倒了。

“彭大山,倒伏原因你找出来了,大田倒伏确是因为茎干太细弱,为什么细弱?仅仅是因为密植?你们都蹲下来观察试验田稻杆的密度,对比大田稻杆的密度!”

李秘书以一米长度为单位各数一行稻杆,结果出人意料。

试验田的稻杆竟然比大田多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试验田的稻穗比大田多三分之一!

这好像不可能!6x4明明稀疏于5x 3的25%,怎么会稻杆数更多呢?

事实明摆着,刘主任也觉得这有决窍,必须弄清楚才能指导以后的工作。

“彭大山,你说试验田种得稀为什么稻杆反而更多?大田种得密反而变少了?”

彭大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然说不出所以然,脑壳都变大。

“刘,刘主任,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彭大山尴尬的说:“那要问问梁珍才知道。”

刘主任一看跟随检查的干部没有青年队的人,脸色就难看起来了。

“梁珍、彭敏在那儿?灾情这样严重,他们在家坐得住吗?”

有人报告说,青年队的人都在香蕉园鱼塘那儿,排水抓逃鱼呢。

刘主任严厉的说:“快去!叫梁珍、彭敏马上到这里来!”

梁珍和彭敏跟着通讯员来到试验田,他们高高卷起的裤腿也是湿漉漉的。

“刘主任,我们来了,鱼塘那边有点事需要处理,所以没有过来试验田这边。”

刘主任冷着脸说:“梁珍、彭敏,是不是试验田没有受灾骄傲起来了?眼晴只看自已,认为灾情与你们无关是不是呀?有没有点全局观念呢?”

梁珍有点侷促不安:“刘主住,不是的,真是鱼塘出了点问题,你需要我们做什么?”

刘主任喝道:“梁珍,你看试验田隔壁灾情重不重?回答我的问题,答不出来就处罚!”

梁珍暗想他要问啥:“刘主任,那你问吧,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首先,试验田和大田毗邻,为什么大田倒伏这样严重,试验田却没有倒伏的?”

梁珍说:“刘主任,首先试验田的稻株比大田矮12公分,我们拗树枝就知道 ,越长越细越易拗断,稻杆越高越细越容易倒伏,这道理是一样的。”

“既然知道 这道理,我们种田时候就力求稻草粗壮矮化,这就能够抗风不倒伏啦!”

这回答有理有据,刘主任检查过稻株情况,觉得回答符合实际。

“梁珍,植物自然生长,不是你要它粗壮矮化就粗壮矮化的,你用啥办法让它矮化呢?”

梁珍平静的说:“任何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受自然环境限制,如阳光、温度、水分、养料、空间、空气等。自然环境适宜时候它就生长繁殖,不适宜它就调整自已适应环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