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三十章:朱家华来了(1 / 2)

加入书签

一輌小吉普为前导,一辆红旗轿车在前一辆吉普在后的车队开出榆州县城,路过农贸市场开到进云龙庄岔路口,那儿有一幢新大楼,楼顶几个醒目大字:榆州青年服装厂。

车队拐上进村大路,迎面两幢小楼正在撤除手脚架,前厅突出一个阳台,两根水泥圆柱上下做了莲花装饰,门窗式样像是仿古建筑,让人觉得幽雅别致。

继续进去五六家工地正在结顶,又有几幢建成完工的小楼。车队开到梁珍家门前停了下来,按了一下喇叭,汽车声响,梁珍出来迎接客人。

前边吉普下来的乡书记邓明、乡长黄得雄,轿车上下来的是朱家华和秘书岳青。后面吉普上下来的是副县长陆成福、经贸委主任周成。梁珍上前一一握手问好让进客厅。

客厅正墙挂着一幅草书中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两边对联:雪压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客厅水磨石地面,墙裙装饰了木板,一个仿古茶几上摆了香蕉、广柑、沙田柚子。吴世兰泡了一壶西山茶出来给客人敬茶。梁珍介绍朱家华、陆成福、周成给老妈认识。

吴世兰说:“各位领导,这是青年队香蕉园的香蕉,它比其他园的好,请吃别客气!”

朱家华带头各领导都吃了一个,果然香味特别浓郁跟市售香蕉不同。

朱家华看了小楼和客厅感叹说:“梁珍同志,你的家不错呀,不像农民家庭倒像学者之家,这是村里最早的香蕉楼吧?”

邓明介绍说:“朱主任,这是我县最早的香蕉楼,恐怕也是全国最早的香蕉楼!云龙庄至今有30幢香蕉楼,都是按这楼式样建的,在建的香蕉楼还有20多幢呢!”

朱家华感慨的说:“听说云龙庄在几年前是最穷的村,仅几年发展成这样了不起啊!”

邓明说:“是的,七三七四年云龙庄十分工八分钱,吃返销粮,是最困难的村。”

这时罗得才、梁家祺闻讯赶来,梁珍介绍他们认识朱主任、陆县长和周主任。

梁珍介绍说:“梁家祺七二年到现在一直当村干部,对云龙庄最了解,罗得才是青年队骨干,现在村里的具体事务都是他两人在处理。”

朱家华让罗得才介绍青年队当年的情况,是什么原因想到组织青年队的?

罗得才说:“那时候吃木薯粥也吃不饱,想着开荒种些杂粮,山上没开荒地方了,梁九就想到江湾洼地能种香蕉养鱼。开荒工作量很大几个哥们搞不成,于是组织青年队,”

“江湾地低洼积水百年来没人利用,青年队五女十七男开荒二十天开成了香蕉园,可种一千多株香蕉,下江村联系香蕉苗要一块钱一株,青年队一分钱也没有。”

“下江村主任正害牙痛,梁九想办法跟江主任打赌,两分钟治好他的牙痛。如果不行为他做一件事,如果行他为我做一件事,结果两分钟牙齿不痛了,青年队得了免费香蕉苗。”

陆县长、周主任听了大觉惊奇,两分钟止牙痛确实难以置信,用这鬼点子捞免费香蕉苗也太大胆了,一文不铭的人打这赌输了怎么办?就是叫买包烟也办不到呀?

朱家华却相信不疑,梁珍救醒羊角疯病人也就两分钟,治牙痛比治羊角疯容易多了。

梁珍确实能够利用医术发家致富,他选择发展生产自救是这民哥们和乡亲!

“香蕉苗种下去,村主任要取缔青年队,开荒地收归队里种水稻,这就争执起来,官司打到公社,公社开辩论会,辩论会梁九胜出,公社决定荒地归青年队。引起村里开荒种香蕉。”

“辩论中说到粮食不够吃土地必须种粮,梁九说,缺粮不是因为土地少遭灾低产,主要是生产技术落后劳动效率低下,这就挑起30亩试验田种水稻高产比赛。”

“青年队排除密植,中耕干涸几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灌浆期遇大风不倒伏,亩产420多斤。大队毗邻百亩试验田密植多施尿素,结果倒伏,村主任救灾不力被免职。”

朱家华想,原来梁珍创业之路相当坎坷,不但要克服自然环境困难,没有资金窘迫还有村政权阻挠,干部打击刁难,能坚持下来不容易啊!

“公社委任梁九为代理村主任救灾,云龙庄从此改变面貌,当年粮食增产20%!”

“青年队凭借香蕉园和鱼塘起家,一步步壮大第二年香蕉丰收,梁九把香蕉运送地市果菜公司赚了几万块钱,投资了红砖厂,梁决定村里江边地扩种香蕉。”

“扩种香蕉跟政令抵触要撤职,长途贩运香蕉涉嫌投机倒把,市管会要抄梁九的家,抓到县里审查,幸亏改革开放来了,梁九才免了牢狱之灾,从此放开手脚大干。”

朱家华心里震惊,这样全心全意为集体为村民解决温饱的人,被判坐牢抄家真没天理了!

罗得才说:“各位领导,这些事邓书记和黄乡长也是知道的。此后云龙庄就鸟枪换炮啦!”

“庄香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