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章 精明的小媳妇儿(1 / 3)

加入书签

第301章精明的小媳妇儿

星期天的早上。

李大勇一大早就起来,骑上自行车一阵飞奔,到了京城工业学院的职工宿舍区。

这里还是一片老旧的平房,学校的新职工楼数量有限,还不足以让所有的老师都搬进楼房。

李大勇走到一处平房门口,小声喊道:“曹老师,曹老师?”

“诶诶,你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好。”

不一会儿之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老师推着一辆三成新的自行车走了出来,和李大勇一起往学校外骑去。

俩人推车离开宿舍区之后,李大勇才问:“曹老师,今天我是不是来早了,没打扰到您家人吧?”

曹老师闷闷的道:“没有,早就醒了。”

李大勇看看曹老师脸上没来得及刮的胡子,最终也沉闷了下来。

这位曹志升,是给李大勇上《机械基础》课的讲师,性子有些沉闷,但人其实非常好,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只要学生向他请教问题,就一定会给学生讲解明白。

李大勇在港岛待了将近一个月,在风华服装厂把那边的工业缝纫机拆了无数遍,也积攒了好多的问题。

回来之后李大勇就向曹志升请教,结果曹志升立刻就问他具体情况。

李大勇可不敢说自己去了港岛,万一在港岛一打七还进了局子上了法庭的事情让学校知道了,说不定会很麻烦的。

所以李大勇只是说自己暑假时候,去了一个老乡的服装厂体验生活,看到进口的二手缝纫机都需要外汇,所以有了报国之心云云。

曹志升先是表扬了李大勇,然后尽心给他讲解了所有的问题,但当李大勇问他“我们自己搞不搞得出来”的时候,曹志升也拿不准。

因为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研究所里搞出来的成品,都未必能大量生产,何况只是存在于图纸上的图形?

而李大勇在跟李野通了气之后,向曹志升提出了“有偿仿制”的想法,其实就是山寨。

曹志升刚开始以为李大勇是在开玩笑,再说他一个讲师拿学生的钱,说出去也不好听。

但是当李大勇说一旦研制成功,至少有三千元报酬的时候,他终于动心了。

曹志升家里有俩孩子,老娘农村户口常年生病,老婆家里也需要按月寄钱,两口子一共一百多点的工资实在是捉襟见肘。

如果能有三千,不,只要有一千块,家里的生活质量就能焕然一新。

彩电冰箱不好说,但电风扇洗衣机总能买上了吧?老娘也不用整天扛着腰疼洗衣服。

于是曹志升联系了三个同学,接下了这个活儿,并且很快就有了成果。

但这个活儿是“私活”,所以曹老师今天才约李大勇一大早出来,免得被邻居看见问东问西。

李大勇出了校门不久之后,就指着不远处道:“曹老师,我们先吃饭吧!那边新开了家羊汤店,我去吃过味道不错,

这个我能拿到老乡厂里报销的,咱们今天还不知道忙到什么时候,得多吃上两碗!”

“你能报销?”曹志升点头道:“那行,今天确实很忙,我们要先去研究所,然后再去南城第三机械厂”

曹志升之所以这么快的就搞出成果,其实是得益于他的两位同学都恰好在一条产业链上工作。

这就不得不说内地几十年闷头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工业底蕴了。

李野在后世就知道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例,

当初一家企业一直进口一种小型弹性元件,但因为良品率太低,那家海外企业要停产了,满世界都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最后都找到军方单位去了。

军方单位确实有,但成品率也是只有十分之一,那采购价格更是感人。

就在采购经理着急上火的时候,却从同学群里得到了一个消息,某研究所有人专门研究弹性金属,一番接触之后,良品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所以别看内地的工业水平非常落后,但却有无数的研究所,无数的机械厂,更有无数奉献了一辈子的技术工人,谁也不知道它们到底藏着多少人才,多大发展潜力。

而且又有多少人,空有一身本事,却端茶倒水蹉跎半生,最后彻底躺平。

两大碗羊肉汤下肚,李大勇和曹志升浑身都暖洋洋的。

结账之后,曹志升催着李大勇快走,但李大勇却道:“咱们等个人,然后一起去”。

曹志升讶异的道:“等人,等什么人?”

李大勇笑道:“采购缝纫机的人啊!咱们研究出了新产品,总要卖出去才有效益呀!”

曹志升想了想,道:“那也行,不过要先跟人家说好,现在产品还是试制阶段,如果有什么小问题都是正常的。”

李大勇道:“这您放心,她们也懂行。”

不一会儿之后,李大勇就看到了李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