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们愿意奉献,但我们也要工资(1 / 2)

加入书签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厂的昌北x—1工业缝纫机,是完全由我们自己研发的划时代产品,

这款产品在国内拥有独一无二的领先地位,就是跟进口同类产品比,也有自己的优势”

“经过我们全厂工人的辛勤努力,就我们现在的生产订单,都已经要到明年去了,市场反应都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

王厂长领着李忠发等人,参观了昌北机械公司的生产车间,并且对着一排排刚刚走下生产线的工业缝纫机,表达出了自己的自豪和骄傲。

跟随着李忠发前来的考察人员,对于昌北机械厂的生产线还是很感兴趣的,这是港方技术人员和唐明泰等人一起设计调试的流水线,在八十年代初属于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

“效率真高,这次参观可真没白来。”

“嗯,等我们的生产线运动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有条不紊的样子”

“没错,要不然我们怎么是互相参观呢?”

“就是咱们那地方太小,人家这里是京城”

李野的目光扫过这条“非智能”的生产线,感觉也就那样,倒是对x—1缝纫机的成品,多少有些兴趣。

这款产品跟当初他上一次来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许多细节的改进。

比如电机控制踏板的位置做了微调,以适应这年代女生的普遍身高,

毕竟这年头没有那么多的大长腿,女生基本上都处于155—160之间,西南地区的姑娘甚至普遍不足155,妥妥的迷你可爱小土豆。

这么可爱的女生,你总不能让她绷直了小短腿儿,用脚尖去控制电机踏板吧?

还有缝纫机的传动皮带材质不行,时间长了就容易打滑“吱吱吱”的响,

某些轴承的质量也达不到要求,几乎就是按月更换的易损件。

这些小毛病如果落在其他厂家的眼里,那都是正常的,要是整天不坏,服装厂的维修工岂不是天天睡大觉没了用武之地?

但在李野这里不行,李大勇通过田洪山的销售渠道,拿到

很多工人都觉得,反正又不是卖不出去,费那么大劲吹毛求疵干嘛?

但李野教导李大勇,这是一个习惯,如果让工人不注意形成了“无所吊谓”“得过且过”的习惯,那再改过来就要费很大的力气。

所以现在昌北x—1的名声和供不应求的市场反应,可不只是工人的辛勤劳作,跟李大勇等人的付出也是分不开的。

王厂长领着李忠发等人参观了铸造车间、机加车间、装配车间等等,不过在走到最后一座大车间的时候,大家发现车间的正中间却堵了一堵墙,把车间一分为二。

王厂长道:“这是我们的技改车间,我们没有满足于现在的成就,厂里的技术改进小组,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新技术.”

李野看着几个正在拿着图纸冥思苦想的工人,又看看地上散落的缝纫机零件,终于明白昌北机械公司的事情,比李大勇描述的严重的多。

本来说好了港方负责技术研究,以唐明泰为首的研究团队,也一直没有停下新产品的研究脚步,而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现在看来,王厂长并不满足于核心技术,掌握在港方的手中。

再联想联想最近王厂长在电视上打的广告,就不难猜出他的心思。

这是要生产、技术、销售都要抓,三手都要硬吗?

可是你也得硬得起来才行呀?

“不错不错,王厂长是懂技术的,技术这东西就是逆水行舟,只能进不能退呀!”

李忠发仔细看了昌北的技改小组,一边点头一边赞叹,然后他忽然指着那堵墙问道:“王厂长,那半个车间是不方便参观吗?”

王厂长笑了笑,摆摆手道:“那是港方的技改车间,我都不能进的,所以还希望大家理解理解。”

“哦~”

李忠发看看墙这边,又看看墙那边,好似明白了什么。

众人出了车间,正好是顺着那排矮矮的栅栏离开。

然后众人就看见两個“蓬头垢面”的小青工走了过来。

对方显然也看到了王厂长等人,不过也只是看了看,然后就低下头跟众人隔着栅栏交错而过。

王厂长眼看着两人走到自己身边还低着个脑袋,顿时大吼出声:“王之顺、罗大虎,你们两个怎么回事?这都几点了才来上班?”

所有人都被王厂长的呵斥给震住了,名叫王之顺和罗大虎的两个小青工也愣了。

俩人一个低着头不吱声,一个抬着头跟王厂长瞪眼。

王厂长一指那个低着头的:“罗大虎,你说,怎么回事?”

名叫罗大虎的小青工这才诺诺的道:“王厂长,我们昨晚加班到十一点多,唐工程师就告诉我们今天可以晚一点来上班的。”

“加班到十一点?那告诉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