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慷慨的夏人(1 / 2)

加入书签

班师就是凯旋的意思,但镇远军跑的活像是脚底抹了油,毕竟他们不是真的有五万大军。

但和谈盟约已成既定事实,刘陵横穿大漠回云中府的时候,夏人尊耶律氏为太后,奉曹妃幼子为太子,紧接着集结六个左厢监军司的兵力,准备东进“讨伐”叛逆。

夏主李乾顺虽然现在还没死,但其实也快了,毕竟夏人国内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死了对大家更好。

十一月中旬,大漠飘雪,几乎人人皆有战马骆驼启程的镇远军抵达云中府西面,哨探四出,刘陵也派人跟大宋边境那边联系上了,新的军报在不断递送上来。

他本以为宋金辽夏四国会在朔州把各自狗脑子都打出来,但情况却意外的和谐:

如果内容出错稍后用浏览器尝试阅读!

这,是彰显大宋官家“文治武功”的绝佳佐证。

可偏偏这三国兵马还都堵在了刘陵的必经之路上。

这是辽、金、夏三国之间的利益关系。

“辽军二万多,其北面应该还有一部分草原部族与其联结为助力。

朔州夏军主帅李良辅,将兵三万多,宋国府州以北,夏主李乾顺亲自率军,兵力大约同样是三万,这是宋人那边送来的军报。”

李乾顺策马走到前军,凝视着城墙,浑身是血的曲端几乎是瞬间就注意到他,咧嘴笑了笑,示意旁边的弓弩手赶紧对准他。

刘陵低头俯视着铺在地面上的舆图,抬脚,从西夏兴庆府的位置,慢慢走到朔州的位置站定。

外面响起喊声,刘陵微微颔首,一名幕僚掀起帘子,对外面喊道:“报来。”

“夏主李乾顺骑马在府州城外巡视,被宋人以弓弩射中,如今重伤,军心大乱。”

他的呼吸忍不住粗重起来。

夏主若死了.那他们、它们,该归谁?

想到这里,

更何况夏主正在猛攻北疆,宋人有的是借口阻止刘陵借路。

旁边立刻有幕僚咳嗽一声,道:“宋人还是想要燕地的。”

“仲偃,你出使过两国,你觉得辽人和金人相比如何?”

到了如今的赵官家手里,马政更为腐朽,战马的数量极少。

夏主李乾顺又分给了李良辅大半兵力,让他挡住辽军,至于李乾顺自己,此刻正在率军猛攻府州,只要吞下府州和周围的一些地区,大宋最西北面的丰州城和四座城寨,将会成为孤悬在外的孤城。

大家都认同自己是燕地人,然后是镇远军的人,也是刘大帅的人。

“喏。”

“三万多。”

若是刘陵这次被堵死在北面,宋国这边肯定舍得给他追封郡王。

刘陵默默算了算,立刻道:

“派使者去夏军军中,跟他们说夏国已立耶律太后,把太后的手书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若是愿意归降,我可以犒赏三军,重赏其将领,为其请官爵,反正随口许诺就行了。

“辽人和夏人的兵力呢?”

“宋呢?”

阴山以南千里之地,里面可是有不少上等草场的。

一名校尉快步走进来,对着刘陵躬身施礼,道:

刘陵舔了舔嘴唇,问道:“你们刚才说,夏主有多少兵马?”

连同韩世忠在内,帅帐里顿时哄笑起来,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宋人只敢找借口阻挠刘陵班师回燕地,但明面上还是保持着相当良好的关系。

刘陵和远征的镇远军全军覆没,等于燕地无主,宋人除非是脑子坏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会这时候放他经过。

刘韐愣了一下,没有回答。

夏主亲自率领的兵马肯定不是夏国境内那种“乞丐”一样的军队。

“百里加急,府州急报。”

一零七.一七二.一零一.一一九

刘陵派人把他在西夏贺兰山勒石记功的事汇报了过去,从童贯到刘延庆都有官面上的书信和公文“表彰”,而且据说正在千里加急往京城传递。

唐朝安西军高仙芝可以做到“步兵皆有私马相随”,超过一般唐军一伙(十人)六匹驮马的规格,但绝对不会给手下骑兵配备两匹以上的战马。

西夏有的是产马地,又连同西域,本身军中或许缺甲胄军械,但上等的战马绝对不缺。

战马和军马不是同一种用马,后者更多的的还是驮马,刘陵从西夏一趟回来,军中马匹牲口极多,给军队中的骑兵配备一人双马,确保骑兵皆有一匹战马,已经是极高的配置。

“辽人文弱腐朽,金人勇猛。”

“报!”

但现在辽帝离开了阴山、夹山一带,那儿的契丹、奚人部族也慢慢表达出了归顺的态度;而这时候若是夏主李乾顺死了,或者是夏军死伤惨重甚至是大败,这盟约也就没必要完全遵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