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章 赐免死金牌(1 / 2)

加入书签

陈锦年心中一沉,知道自己这下是跳进了火坑。他被宫女们押着,一路来到御花园。此时已是深夜,御花园中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风声。

陈锦年被押到一座亭子前,宫女们将他看守起来。他站在亭中,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皇上匆匆赶来。

皇上看到陈锦年被押在亭中,眉头一皱,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宫女们连忙禀报了事情的经过。皇上听完,转身对太后说道:“母后,此人确实是朕的亲信,他并无冒犯之意。”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但她也知道不能轻易得罪皇上,只得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皇上见太后离开,松了口气。他走到陈锦年面前,问道:“你没事吧?朕来晚了。”

陈锦年连忙叩头谢恩。他知道,这次能逃过一劫,全靠皇上及时赶到。他心中更加坚定了要查出真相的决心,以报答皇上的恩情。

正当陈锦年要离开,皇上叫住了陈锦年。

示意陈锦年跟他一起回御书房。

皇上的御书房,位于皇宫深处,是一处庄严肃穆、典雅高贵的所在。

书房整体以深色调为主,显得沉稳大气,又不失皇家风范。四周墙壁上挂着历代名家的字画,笔力遒劲,意境深远,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书房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笔筒、墨台、砚台、镇纸,书桌旁的椅子上,铺着柔软的坐垫,显然是皇上平日批阅奏折、处理朝政的所在。书房的角落里,摆放着几架高大的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典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

书房的门窗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窗外,是一片葱郁的竹林,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为书房增添了一抹自然的清幽。

每当夜幕降临,书房内的灯火便会亮起,昏黄的灯光映照在书架上,为那些静默的书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书房内还燃着淡淡的檀香,香气萦绕,让人心神宁静。

这时的陈锦年心怀忐忑,步履匆匆地踏入这庄严之地。

他知道,能够在这个时辰被皇上召见,必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

“陈大人,你这么晚还在查案。”皇上的声音平和而威严,让陈锦年心中的紧张稍微缓解了一些。他恭敬地行礼,然后抬头望向皇上,只见皇上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而锐利。

“皇上,深夜让我来御书房,不知有何要事?”陈锦年小心翼翼地问道。

皇上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陈大人,朕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陈锦年心中一凛,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他连忙躬身道:“皇上请吩咐,臣定当竭尽全力。”

皇上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你还记得我那晚,给你说的慧贵妃吗?”

陈锦年心中一动,慧贵妃的名号他自然听说过,那是皇上的生母,只是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宫外,鲜少有人提及。

他恭敬地回答道:“臣当然没忘,慧贵妃是皇上的生母。”

皇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伤:“其实,朕一直怀疑母妃是被宫里的人害的。”

陈锦年闻言心中一震,皇上竟然怀疑慧贵妃的离开与宫里有关,这可是个大不敬的事情,而且这宫里,之前除了先帝,就是现在的太后,莫不是皇上在怀疑这些人?

他连忙低头道:“皇上,此事关系重大,臣定当谨慎查办。”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是在平复自己的情绪:“朕叫你来,就是想让你查出真相。你要找到害母妃沦落到宫外的人,还要找到母妃的下落。”

陈锦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也深知这是皇上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他坚定地说道:“臣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望。”

皇上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朕就知道你是个有担当的好官。记住,这件事情要秘密进行,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陈锦年恭敬地答道:“臣明白。”

皇上又叮嘱道:“还有,母妃的全名是桂仙,她是方氏一族的。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调查。”

陈锦年心中一动,方氏一族在朝中势力庞大,如果慧贵妃的离开真的与宫里有关,那么很可能涉及到方氏一族的利益。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便躬身道:“臣明白了,谢皇上指点。”

陈锦年正欲辞别皇上,转身之际,忽闻皇上唤道:“陈大人,且慢。”他立刻驻足,回身行礼:“微臣在。”

皇上从龙椅上缓缓站起,步下玉阶,手中托着一枚金光闪闪的令牌,走到陈锦年面前,郑重其事地说道:“陈大人,此次查案,朕赐你免死金牌一枚,望你能够无所畏惧,彻查此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