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章 蓝军回归(2 / 4)

加入书签

将影响到组装厂之中的任务,如此蔓延开来,便将影响到整座基地的运转。

类似的情况,在玉神星基地之中到处都是。但这种因为一个方面出现失误而导致整体受到影响的事情,却一件都没有发生过。

因为韩阳以自己足够巨大的算力,将这一切事情全都统合了起来。

他可以实时掌握任何一个细微方面的细节,可以同时知晓发生在基地任何一处的事情,可以瞬间知晓每一个流程细节。

哪怕有地方真的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意外事件,韩阳也可以瞬间操作其余方面做出弥补,绝不可能让它影响到整体。

韩阳的超强算力,以及超强算力所带来的超强控制力,以及高到普通智慧生命无法想象的效率,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一刻,在韩阳的同时控制之下,玉神星基地之中的每一台机器人,每一台智能设备,每一座工厂,每一辆列车,似乎都在同时发出同一个呐喊。

我们要飞船!我们要飞船!

全力以赴,不计任何代价的制造飞船!制造大量的飞船!

在这种情况之下,仅仅一个月时间而已,韩阳所拥有的星尘级战舰,便从一艘暴增到了500艘。一年之后,他手中便有了6000艘星尘级战舰,两年之后是一万两千艘,四年之后,是两万四千艘。

在这四年时间之中,韩阳还同步开启了对于战场配套设施的制造。

间谍卫星、通讯卫星、武装卫星、红外探测卫星,星际地雷、星际炮台,等等等等。

以韩阳此刻硅基芯片发展到了极限所能拥有的算力,全力以赴,大约可以同时控制一万五千艘星尘级战舰。

但韩阳很显然不可能将所有算力全都投入到对于战舰的控制上来。

地面基地也需要他投入算力去维持运转,后勤基地同样需要。

工厂需要时刻运转,时刻生产备件。地面防御基地需要运转,防备着来自太空的进攻。维修工厂需要运转,需要修理受损的飞船,矿场需要运转,需要为工厂供应矿产…

除此之外,韩阳还必须时刻分出大量算力,去进行自动化战斗设备,以及间谍卫星、通讯卫星、武装卫星之类的设备的操控。

星际战争当然不是直接将飞船扔进战场,然后像是打架一般打就行的。

星际战争是真正的信息化的战争。这在韩阳对于战争科学的长久研究和无数次模拟之中早已验证。

正面对抗的星际战场,甚至于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这便需要时刻维持数量巨大的卫星观测网络的存在,通过卫星以及战舰上面的观测设备,来感知真实的战场形势,如此,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做出下一步安排。

总的来看,分出去相应份额的算力之后,韩阳最高可以同时控制约8000艘战舰的样子。

当然,是在战斗情况下。如果是日常状态,仅仅操纵飞船前进后退之类,那倒是占用不了多少算力,操纵几万艘飞船都轻而易举。

战斗情况下,每一艘飞船都必须时刻注意前后左右,要时刻做出决断,机动、进攻、防御、抢修,等等,算力消耗会是平常时候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地面基地和其余方面的算力需求高了,同时能控制的飞船就少一点。其余方面的算力需求低了,飞船就多一点。但总归是在8000艘这个数字上下浮动,不会偏离太多。

但就算如此,韩阳仍旧制造了足足2.4万艘战舰出来。

暂时控制不了的,那就放着呗。等飞船战损了,立刻就能将算力转移到后备飞船上,立刻顶上去,时刻维持巅峰战力。

此刻,这足足2.4万艘星尘级战舰便隐藏在了浩瀚太空之中,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际演练,验证着韩阳的战争理论。

当然,为了不被内太阳系的观测力量发现,韩阳统一将烈度限制在了实战的1左右。如此,飞船推进器不会太亮,规模也不会太大,最大化的降低了被发现的可能性。

在完成了星尘级战舰的制造之后,韩阳立刻开启了新一轮的制造。

这一次的战舰制造,以当前技术水平下所能制造出来的最大型、战斗力最强的星云级战舰为主。

并不是韩阳不想制造出更大型的战舰,但那其实没有意义。

无脑堆料的话,韩阳确实能制造出装备一万台电磁炮的超大型战舰来。但,推进科技跟不上,飞船机动性堪忧。

飞船体积太大,防御技术跟不上,就会变成活靶子。

再说能源科技也跟不上。飞船内集成数十座核聚变电站,不同的电站之间还要进行负载均衡,其复杂度会以指数形式上升,恐怕自身故障就会让韩阳手忙脚乱。

综合来看,以此刻科技水平,具备实战意义的战舰,最高也就是星云级了。

星云级战舰,韩阳打算造个600艘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