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式战舰(2 / 3)

加入书签

理。不过这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材料学方面的巨大突破。

因为能造出来更先进的材料了,才能采取更简单的结构实现同样的目标。

而材料学方面的突破,又和韩阳建造的大量大科学装置密不可分。尤其是超高温实验室、超压实验室、超低温实验室等,功不可没。

动力系统方面,韩阳可以做到以更高的速度喷射等离子体。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极为重要。

原因很简单,同样是一克物质,以每秒钟一公里的速度喷射它,和每秒钟十公里的速度喷射它,获取到的反推力能一样么?

毫无疑问,后者的利用效率更高。

提升了喷射速度,便意味着工质利用率更高,便意味着相同数量的工质,可以提供更高的机动性,也意味着相同的机动性下,需要的工质数量更少。

恒星际航行之中,伊塔文明为什么能把经济航速做到50光速,而韩阳的经济航速就仅有33光速?

因为伊塔文明的离子推进器喷射速度更高,利用率也更高。

三级文明为什么能将经济航速做到光速的80?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工质,他们直接采取无工质推进技术。

这方面的技术突破,离不开韩阳在粒子对撞机方面的大规模投入。同时,因为提高喷射速度意味着温度和压力都急剧提升的缘故,超压实验室和超高温实验室也功不可没。

武器系统方面,韩阳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电磁炮的功耗进一步降低,射速与弹丸速度却全都进一步提升,攻击力更高。

激光炮的照射功率也极大提升,单位时间内破坏力更强。

这离不开大规模光学实验室的建造。其光学器件的性能进步,又离不开基础物理学及材料学的进步。

除了激光炮与电磁炮这两种常规武器之外,韩阳还第一次做到了离子推进器的小型化,小到可以装到星际导弹之上的地步。

以往束缚星际导弹无法大规模应用的障碍,在于星际导弹太过笨重,速度太慢,太容易被拦截。

但此刻小型高效离子推进器的应用,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装备了离子推进器之后,星际导弹的续航极大提升,速度也更快,更不容易被拦截,便真正具备了战斗力。

除了这些系统之外,战舰内部的各项系统,譬如温控、电控、抗辐射、稳定性等等方面,也全都取得了突破。

综合计算,这二十多年时间的全力发展,足以应用在战舰之上的大大小小的技术突破,总计高达十几万个。

韩阳将这些技术突破全部整合,与众多人类科学家和伊塔科学家们一道,在整船制造实验室之中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全新一代战舰造了出来。

此刻,星际靶场之中,一次实战演习终于开始。

演习的一方,是一艘新式星尘级战舰。演习的另一方,则是五艘老式星尘级战舰。

韩阳将自己的算力一分为二,一份操作老式战舰,一份操作新式战舰,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同时,韩阳也可以确保参战双方俱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战斗一开始,五艘老式战舰立刻散开,从各个方向同时对新式战舰展开轰击。同时互相掩护,各自承担起不同的作战任务。

有的牵制,有的掩护,有的火力压制,有的前突。

战术方面,韩阳已经做到了极致。

这一艘新式战舰没有战友,一切只能靠自己。

在韩阳的控制之下,它同样采取了最为高效的打法。防御系统火力全开,竭力拦截来自四面八方的弹丸轰击,同时只瞄准一艘老式战舰开火,彻底遵循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打法,力求先打掉一艘老式战舰再说。

猛烈的火力轰击之下,负责掩护的战舰哪怕全力以赴,都依旧无法拦截住那些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动能与破坏力也相应更大的弹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艘老式战舰被击毁。

激光炮也同时发挥出了威力。专门为战舰装甲设计的大功率激光炮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被照射部位升温到数千乃至上万摄氏度的高温,令其彻底汽化,彻底破坏战舰装甲结构。

这一次战斗,名为演习,其实却是生死之战。因为此刻的战场之中,最终能活下来的只有一方。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猛烈的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即结束。最终结果,以新式战舰完胜告终。

从始至终,因为攻击密度不足的原因,甚至没有一颗电磁炮弹丸轰击到它身上!

双方之间的战斗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看到这个结果,韩阳心中满是欢喜。

“新式星尘级战舰的战斗力,已经和伊塔警卫舰相差仿佛了。真正到了战场之上,我有把握做到只需要两艘新式战舰,就能拼掉一艘警卫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