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章 赚了钱算谁的?(2 / 2)

加入书签

都是圣贤,所以更多的举孝廉就成了营私的工具。

三国时期,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在察举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特点就是:其一品评家世,其二就是品评道德。这种制度本意是为了补缺察举制的弊端,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却造成了世家门阀的崛起,久而久之,整个朝堂全都是世家贵族出身,彻底断送了普通百姓的晋升之路。

直到南北朝战乱之后,九品中正制才衰败下来。

直到隋朝大业帝杨广,为了打破枷锁,颁布了科举制,给天下百姓开辟了一条相对公平的晋升之路,也开启了华夏文明延续一千五百年的科举辉煌。所以,民间有传言,举凡后世读书人,都在承大业帝杨广的福泽。

言归正传,往年之时,百姓们虽然也仇恨世家门阀的不公和蛮横,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现在不同了,不仅出现了萧锐这个世家败类,而且因为一场意外的募捐,直接让全天下的普通百姓联合上了,一起站出来出手,以捐钱的方式,宣泄着心中的怒火。

你世家再怎么豪横,跟人民百姓比起来,那也只是汪洋大海里面的一粒尘沙而已。所以他们怕了,瑟瑟发抖……

五姓七望紧急会面,生怕有人拿这募捐的几十万,稍微煽动一下,就可以轻松毁灭了这些庞大世家。

可惜除了萧锐,没人这么干,萧锐也不屑于这么干。或许皇帝李二很想,但他也不屑于这么卑鄙,他也想堂堂正正让那些世家跪下。

萧家庄里,萧锐收到了情报,说三十万两还没发完,今日竟然挣了五十万,发钱现场差点没被银子和铜钱给淹没了。

“不会吧?我这岳父思想够前卫的,来自大唐的第一场民间私募吗?确定不是套路?”

李君羡小声提醒道:“侯爷,据说仅长安一地,百姓自发募捐上来的银钱,就不下五十万两呢。”

“五十万两?啧啧……好多钱!”萧锐惊讶道,随即突然想到了什么,“等等,我跟朝廷打欠条,借贷了三十万两。现在百姓募捐了五十万两,那就是说,除去资助考生的,我还能净赚二十万两?”

李君羡笑着点头:“确实如此,按理说您账算的没错。但是,这笔钱大概到不了您的手上。据说陛下派了户部的人,由户部尚书和侍郎两位,亲自带队,连夜点算入库……”

什么???

这是要黑我的钱呀!萧锐拍案而起,谁敢吞我萧锐的钱?

“咳咳,陛下!”李君羡弱弱的提醒。

萧锐却眉头都不皱一下,硬气的说道:“陛下也不行!那三十万我可以认下并还了,但多余的钱,是百姓募捐上来给我的,我萧锐可不吃这个亏。五哥,收拾一下,明天早起去长安,算好时间,去收钱!”

收钱?收什么钱?钱都被人家入库了,难不成您要我去抢大唐朝廷的银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