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皇帝驾崩(2 / 3)

加入书签

> 几人心中对于此次召见心中有数,恭恭敬敬地候在一旁静候圣意。

“储君之位朕已定下,江山社稷皆有所安,这些日子朕昏昏沉沉中见到了定郡王,细数来定郡王已世已有十余载。

独留其女贞安,定郡王乃朕兄长,他的女儿如同朕之亲女,今又为镇国长公主,理应入宗室族谱。今日召见诸位爱卿,是让你们做个见证,朕要正式过继贞安公主皇室公主,在太子成年之前,代其监国。”

韩相大惊失色,司贞安为镇国长公主已极为不妥,今又要代天子行皇权,未免太过出格,“陛下、陛下不可,还请陛下三思。”

“朕亦已决,咳咳...韩相莫要多言!”文德帝转头看向一角白发苍苍的男子道,“礼皇叔,宗谱可带过来了?”

“回陛下,带了!”

文德帝道,“那就当着朕的面填上镇国公主的名讳!”

“老臣遵旨!”在众人目光之下,礼亲王抖着手,将司贞安的名字添在了靖国长公主左侧,这一笔下去,司贞安不仅由宗室之女转身为皇家女,更是有了嫡公主的身份,如此一来,她镇国长公主的名分才名副其实。

文德帝接过宗谱看了又看,眼中的光芒更甚了几分,文德帝招手唤来司贞安,“贞安到朕身边来!”

司贞安恭顺地跪坐在文德帝身侧,“陛下!”

“还叫陛下?你该称呼朕为父皇了!”

司贞安抬头看了看面前这个中年男子,病痛将他折磨得不成人样,四十出头的身躯却在此刻显现着迟暮之色。

一旁的舒亮见司贞安默不作声,又见陛下脸色青白了许多,显然是强弓之末了,舒亮不仅催促道,“殿下!”

司贞安缓了缓神,如其所愿地张口道,“父皇!”

“好好好!”文德帝连应三声,嘴角含笑地看着司贞安,又看了看秦王与赵王,双眼缓缓地闭了起来,握着司贞安的手无力地垂下。

“陛下!”

“父皇!”

“皇上!”

几人见状同时出声唤着文德帝,舒亮大着胆子上前探了探文德帝的鼻息,全无生息。

转头朝着众人哭喊道,“陛下...驾崩了!”

随着声落,满殿的太监宫女纷纷跪下,九声鸣钟声响起,韩相们面面相视,看了看秦王、赵王和司贞安。

最后还是柱国公张了口,“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丧之事,和储君登基事宜,还需长公主代为主持!”

司贞安缓缓起身,看向众人道,“礼部、户部遵循旧例操办国丧,朝中事务辅助大臣商议抉择,若有悬而未决之事,再上呈本殿,其余各部各司其职。

另...传信镇北侯,密切关注周朝兵力动向,时刻警惕他国乘机来袭。陛下驾崩,正值多秋之事,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新帝登基之忧,诸位皆是国之栋梁,此时就是你们效力的时候,若有人趁乱而起,乱我大晋根基,本殿定斩不赦。

诸位...切勿让本殿失望。”

“臣等不敢,臣等定恪守本分,尽心尽责,为君效力!”

“甚好,都退下吧!”

“且慢!”舒亮突然出声道,“请诸位大臣暂且留步,先帝留有圣旨,请诸大臣见证!”

几人顿时看向司贞安,似是询问这是什么情况,对于这点,司贞安也一头雾水,面对众人的打量面不改色,韩相等人见状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能静待结果了。

秦王率先张口问道,“舒总管,父皇留了什么旨意就请宣读吧!”

舒亮抬眸看了看秦王,眼中闪过抹怜悯之色,点头道,“秦王莫急,咱家这就宣读!”

舒亮这一眼,让秦王心头隐隐不安,明黄的圣旨拿出来,众人纷纷跪拜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盛妃邹氏,自潜邸起侍奉于朕,恭顺柔嘉,温婉知礼,甚得朕心;黄泉冥路尤感寂寞,特赐盛妃殉葬,与朕同陵,恭伺圣体,钦此!”

“殉、殉葬?”秦王猛地盯着舒亮手上的圣旨,满眼的不可置信,不清楚文德帝为何对他们母子二人如此狠心。

赵王等人亦颇感意外,万万没想到文德帝留下的竟是殉葬的旨意。想到此处,不免同情秦王两分。

但柱国公、韩王等人却从这道圣旨中嗅出了丝不寻常的味道,盛妃曾得宠过,但后来一直幽居宁柏宫,鲜少侍奉圣驾,若非孕育了皇子,只怕早就是后宫的透明人了。

可偏偏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妃子,却劳得文德帝特意留下道圣旨殉葬,再联想到文德帝弃秦王而择十一皇子为储君之事。

这事情怎么想怎么诡异,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