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宴无好宴(2 / 2)

加入书签

公主中,靖安是嫡公主,建安公主生母沁嫔乃是皇后的人,那么唯一有可能远嫁的便是自己的女儿——德安公主。

思及此处,淑妃的心思有些不稳了,早些年她生德安时伤了身子,至今膝下便只得一女,而且周朝素来与晋朝颇有嫌隙,这场和亲绝非幸事。

也正是因此,无论是皇后还是自己,都想在陛下尚未决断前将自己的女儿摘出来。

“和亲事关两国大事,怎会是小事呢!”沁嫔不着余力的攻击着穆贵妃,“贵妃娘娘心直口快的说说到也罢了,可落在有心人耳中只怕又得流言四起,和亲一事陛下尚未定下人选,您张口就点了靖安公主的名讳,不得给旁人非议的由头。”

“有心人?流言!”穆贵妃轻笑的鄙倪着沁嫔,“宫闱森严,谁敢胡乱妄议,沁嫔便是不信这深宫的规矩也得信皇后娘娘主持后宫的能力,本宫相信这话儿出得本宫的口,入得尔等的耳,便再无旁人了,你说是吗?沁嫔!”

沁嫔被挤兑得脸色苍白,目光闪闪烁烁的低头捧茶来掩饰自己的尴尬,“贵妃娘娘说得自是对的...嫔妾不过白白提醒两句而已,娘娘就当听个玩笑...”

穆贵妃抬手摆弄了一下耳坠,指尖沿着下颚落到椅子的扶手上,漫不经心道,“沁嫔母族不显,自幼也没怎么接触这些事宜,自是大惊小怪些了,这周朝求娶的是国母,按身份来说自是嫡公主最为合适,不过...”穆贵妃玩味儿的弹了下衣角,身子微微倾斜的俯视着沁嫔,一双丹凤眼染了三分挑衅,“沁嫔有心让建安公主争这份尊荣也不是不可的,左不过是抬个身份罢了,想必皇后娘娘是极为乐意的!”

此话一落,沁嫔脸色白了个度,她下意识的看向皇后。

皇后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三言两句便断了这番争论,“穆贵妃慎言,和亲一事自有陛下和朝前大臣商议,无论人选是谁,皆是为晋朝承担重担的荣光,此事到此为止,后宫不得再议!”

“臣妾遵皇后娘娘懿旨”

皇后道,“时辰也不早了,各府夫人想必已入宫了,诸位妹妹便随本宫一同入宴!”

暮色渐浓,羲和殿来来去去的宫婢引人入座,司贞安随着宫婢入了大殿,一身殷红逆光而来,原窃窃低语的宗妇贵女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殿门口的身影,海棠般娇艳的姿容映入眼中,一时间众人都忘了说话。

“这...这是何人?”不知谁的声音落下,相互交耳的声音伴随着打量的目光越发放肆的聚拢在司贞安身上。

司贞安面色平稳的随着宫婢的引领入了座,她是有爵位的郡主,居于众位诰命夫人之上,在她下方的乃是尚书大人的妻子——周秦氏。

“可是...贞安郡主?”周秦氏和蔼的面容上的眼中含着三分的善意。

司贞安偏头看向对方,嘴角泛着适宜的笑容,她鞠了鞠手道,“贞安见过周夫人!”

周秦氏忙避开身子让礼,又回了全礼这才亲近的说话,“郡主离京时尚还年幼,多年不见竟还记得臣妇。”

“昔日贞安曾随母妃到过贵府赴宴,夫人还赠了贞安一块暖玉。”司贞安三言两句拉进了两人的距离。

听闻这话,周秦氏的笑意又浓了几分,“您当年不过四五岁,难为郡主还记得这等小事。”

“夫人和善,关怀之举贞安不曾忘怀!”

周秦氏细细的看了看她的面容,细嫩的脸颊上还透着两分苍白,“郡主的身子可养好了?”她犹记得贞安郡主被送出宫时的理由是身子羸弱,故而送到宁远寺静养,这一走便是十年,也是难为这么小的孩子了。

皇后娘娘的懿旨虽听着好听,可淀京中谁人不知贞安郡主这是被驱离皇城了。

“多谢夫人关心,贞安已是大好!”

“如此便好!”周秦氏笑着点头,“您既回京了,得空便到尚书府走走,小女与您年龄相仿,若能入您眼日后可要常常来往。”

“周姐姐才华横溢,又是贵女的典范,贞安神往之极。”司贞安含笑道,“只愿周姐姐莫嫌弃我便好!”

周秦氏连连摇头失笑,“暖儿自幼随她父亲读书,略识几个字罢了,那些个才名不过是众人的抬举而已,当不得真。”

周秦氏打趣道,“暖儿素来爱好颜色,她若是见了郡主定要引为知交的。”

司贞安先是一愣,随即掩嘴轻笑了起来,“周姐姐定是个妙人儿!”

两人谈话间击掌声响起,内侍高喊道,“皇上、皇后娘娘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