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黄雀在后(2 / 2)

加入书签

里藏着无数暗涌,诸方实力角逐正式拉开了序幕。

又过去了三日,周朝来使到达淀京,司瑾钰随同太子亲自迎接了周朝来使,而这次周朝的领军人乃周皇的皇叔——济安王,此人乃是周朝天子一派的拥护者。

太子见到济安王时,瞳孔微缩,不着声色地与司瑾钰对视了一眼,后者朝他摇了摇头。莫怪他们吃惊,实则周朝递过来的国书中从未提及来使中还有济安王。

济安王的出现代表着周朝天子与摄政王一派的争斗中,周皇略胜一筹了,如此一来这场联姻又该重新审视一番。

“前方可是晋朝太子?”济安王下了马车,走至诸位来使前面,朝着前方喊话。

太子扬起三分笑意迎了上去,“孤乃晋朝太子,奉父皇旨意,特意来迎诸位使者。济安王远道而来,孤已在驿站备下酒席为你们接风洗尘。”

“太子思虑周全,这大晋与周相隔数千里,本王可是满打满算的走了将近月余,若非此次为迎娶我大周一国之母,这般奔波本王可不愿受。”

济安王看似不羁的言语,却一下子便点出了周朝的目的,济安王此举意在提醒晋朝,周朝对此次联姻的用意和重视,同时也点出了周朝皇后必须是为身份尊贵之人。

太子面不改色地接话,“晋朝与周朝风景各异,济安王既来了,不妨多留些时日,领略大晋的风光。”太子不动声色的表明了主人立场,又婉转的绕开了济安王的话题。

两人交锋不相上下,济安王无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太子口舌之争,顺着台阶下来,“那本王在晋朝呆的时日就有劳太子费心了。”

“荣幸之极!”太子略抬了抬手道,“济安王与诸位使臣...请!”

“太子请!”

两方人马和睦融融的共赴宴会,待得酒尽人散后,济安王当晚便召来了暗探询问晋朝的情况,“晋朝拟定的和亲人选是谁?”

“是贞安郡主,此人乃定郡王之女,亦是定郡王如今仅存的血脉。”

“贞安郡主!”济安王的心情有些微妙,毕竟当年他可没少和定郡王沙场对阵,如今他这唯一的女儿却被晋朝天子推了出来做和亲对象。

看来晋朝的水也不比周朝的浅。“这贞安郡主什么情况,你与本王细细说来。”

暗探道,“贞安郡主六岁时,被晋国皇后以身子羸弱之命送往宁安寺静养,其名曰为国祈福,直至一个月前才得圣旨召回了淀京,晋朝丞相一派力争贞安郡主出嫁,另一派则主张嫡公主联姻,双方皆是争执不下...”

听到这里,济安王抬手制止对方的话道,“既是如此,你怎的说和亲人选为贞安郡主?”

“晋朝皇帝不曾否认丞相一派的提议,且和亲人为贞安郡主的流言已在淀京城流传了将近一月,晋皇也没辟谣,属下斗胆猜测和亲人选只有□□是贞安郡主。”

“没制止流言未必就是默认。”济安王曾听过一些关于定郡王和文德帝的传闻,若是传闻不假,文德帝此举或是有意试探什么?

而能令得一国天子都在意的东西,要么是陈年旧秘,要么就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东西,贞安郡主会是哪个呢?

济安王又想起了件事情,他转头道,“当年真的是摄政王的人暗杀了定郡王?”

暗探不解济安王为何有此一问,“据属下查到的消息,确实是摄政王的人在军营中给定郡王下了毒,这才将之暗杀在战场上。”

“本王总觉得这件事顺利得过了些。”济安王想了想吩咐道,“你再去查证一下当年的事情,顺道查一查定郡王府的贞安郡主这些年的情况。”

“是!”

太子回了府,当即召来占世杰讲明情况,“先生,周朝来迎亲的人是济安王!”

占世杰不慌不忙分析着,“如此看来,周朝皇权角逐中,周皇占了上风。”说到此处,占世杰重提昔日话题,“太子殿下,一国之母的分量不可忽视,不管和亲的人选是谁,这个人都不能是三皇子的人。”

这个道理太子自然懂,原本他还在观望的心思再见到济安王时,已经有了决断了,“孤已有决策,明日孤便进宫给母后请安。”

“殿下英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