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秀才案首《神农二十四节
大堂之内,
然而,他闭目凝神间,却能清晰“见”到百丈之外的街巷间,摊贩的蒸笼掀开,白雾氤氲,肉香四溢;
甚至能“嗅”到猪肉馅的鲜香,蟹粉包子的醇美,丝丝缕缕,萦绕鼻尖。
他目光微转,望向堂内。
四下寂静无声。
百位新晋秀才立于十丈之外,神色肃然,眼中既有崇敬,又隐带一丝敬畏,如观神明。
“诸兄都已功成?”
江行舟略感诧异。
沈织云含笑拱手:“恭贺江兄,我等皆已突破秀才文位。就等江兄苏醒!”
自然,无人提及“文心”二字。
周院君见江行舟已醒,目光微敛,随即面向众秀才,沉声道:
“既已功成,本院君便依例,赐府试甲等前十者以嘉奖。”
他袖袍一拂,朗声宣道:
“甲等第二至第十——沈织云、韩玉圭、林海洲、杜清音、周文渊、陆鸣、曹安……”
话音落下,早有院吏捧上锦盒,内盛:秀才文笔、青玉砚台、松烟墨条等文房文宝,皆是极品,一一陈列案前。
“谢院君!”
九名秀才肃然上前,躬身领赏。
“甲等第一,秀才案首——江行舟!”
周院君清肃的声音,在堂内回荡。
他亲自从书吏手中接过一方紫檀托盘,其上静静躺着一枚青玉简册,通体莹润,隐有光华流转。
“此乃文庙《神农二十四节气书》文术玉简,农家圣人亲手特制,唯府试秀才案首可得。”
周院君指尖轻抚玉简,沉声道:“修行本术之后,凡你释放文术中含二十四节气字诀者——自‘立春'始,至‘大寒'终,四十八字诀皆可引动天地气机,文术威能翻一倍。”
堂内,顿时新晋秀才们响起一片倒吸凉气之声。
这文术,哪里是寻常文宝可比?
江行舟双手接过玉简,顿觉掌心微震,似有春雷蛰动。
他郑重行礼:“学生,拜谢院君厚赐。”
玉简入手刹那,隐约可见一道光华在简面一闪而逝,转瞬没入他掌中。
“走!”
“江州府新晋秀才游街,赴鹿鸣阁饮宴!”
江州府太守薛崇虎振袖一挥,与周山长院君并肩而行,众大小官吏跟随。
百名新科秀才,锦衣玉带,在江州府衙仪仗簇拥下浩荡而出。
“铛——!”
铜锣开道,数百名衙役高举“文运昌隆”的牌子。
爆竹声如惊雷炸响,红纸纷飞似蝶舞,江州府整条长街霎时沸腾。
“快看!今科秀才郎们出来了!”
街道两旁早已挤满围观百姓。
沿街绣楼上,金玉珠翠环绕的闺秀姑娘们纷纷推开雕窗,罗帕轻扬间,朝着少年秀才秋波暗送。
江行舟骑着一匹雪白龙马行在队首。
马颈金铃清越,衬得他一身月白澜衫愈发清逸。
面对满街欢呼,这位年轻秀才案首只是微微颔首,耳尖却悄悄漫上薄红。
“江郎看我!”
前日那痴心少女又在阁楼雀跃,抛下的杏,正落在他肩头。
沈织云紫袍金冠,手摇着扇子。
韩玉圭青衫磊落,剑眉眸星。
薛氏兄弟并辔而行,一路欢笑。
就连队伍之末,白发苍苍的老童生张游艺也挺直了腰板,骑着高头大马,皱纹里都沁着笑意。
百骑踏香而过,马蹄卷起漫天飞红。
江州长街十里,尽染锦绣颜色。
朱漆牌坊下,众姑娘们挎着篮,向秀才们撒出一把海棠、杏.。
满城飞作贺,也不知多少芳心,随着众少年郎们的马蹄銮铃声,悠悠荡到了天边去。
不多时,这支锦绣仪仗转过朱雀大街,忽闻丝竹声动,已行至江州府赫赫有名的醉仙楼前。
他们抬首望去——醉仙楼三重飞檐下,十二盏琉璃宫灯正映着“金鳞龙门”的金匾流光溢彩。
楼前青石板上,犹见历年的新晋秀才少年们,马蹄踏出的凹痕印记。
今日新科秀才们的靴子,踩过那些浅浅的印记,步入鹿鸣阁。
鹿鸣阁外。
大门敞开,数十名青衣小厮垂手而立,
慌忙接过众大人、秀才们马匹缰绳。在缰绳交接的刹那,无人敢抬眼直视马鞍上那些云纹官靴。
阁内早已灯火通明。
十二扇描金屏风前,丝竹声声,
乐师指尖在焦尾琴上勾出第一个泛音,《诗经·小雅·鹿鸣》的雅乐,如清泉般在厅内流淌。
此乃江州府“鹿鸣宴”,秀才登科,必备的曲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歌姬们云鬓斜簪茱萸,绛唇轻启。
为首歌姬,恰是如今江州府炙手可热的魁小蛮奴,含情脉脉,望着步入鹿鸣阁的江行舟。
廊下铜雀灯吐出的光晕,正巧映在她们杏黄罗裙的缠枝纹上。
江州府一府五县的权贵名流,早已在鹿鸣阁内列席静候。
紫檀案几沿着朱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