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经义出县】!满堂哗然
族点化、驯服,褪去野性。或为修士灵宠,或作豪族家奴,投效人族,认人为主。
譬如人族修士,饲养的妖虫,或者是圈养的精怪。
生蛮妖——则是指在大周圣朝内和周边那些野妖、野蛮,对人族依然充满敌意的野生蛮妖。犹存桀骜野性,盘踞荒郊野岭。每逢血月现世,必聚众犯边,实为心腹之患。
《史记》太史公曰:蛮族之患,犹似附骨之疽。圣朝当修文德以柔远人,备武略以镇不臣,方为上策。
江行舟解答完经义策问,将笔搁在砚台处,检查一遍卷宗,无一处差错。
考卷墨迹未干,帘外却听天雷震响!
“轰——!”
考院上空,乌云如怒潮翻涌,顷刻间遮天蔽日。
众考生惊愕抬头,却见甲字一号考舍内,一道濛濛霞光破空而起,直贯云霄!
那霞光似烟似雾,缥缈如纱,隐约间竟有虫鸣窸窣、雀鸟啼啭之声,如天地共鸣,异象顿生。
霞光之中,隐现异景——
似有螟蛉振翅,噗呲飞舞;又见蜾蠃盘旋,凄厉尖叫;
忽而,乌云裂开一线——
一束天光垂落,正照在江行舟案前答卷之上。未干的墨迹,竟泛起一层淡淡金辉!
考院内外,众人皆惊。
巡考官手中戒尺坠地,面色一变:“文华冲霄,此乃‘经义通玄’之象!”
“好——!”
主考官薛崇虎拍案而起,官袍猎猎,目视霞光,声如洪钟。
江州府院,五位主副考官骇然站起身!
“文气冲霄,天象共鸣!”
副考官雷万霆须发皆颤,袖中手指微抖,喃喃道:“童生府试考经义,竟现此等异象?百年来,府试未曾有此景!”
别驾崔承业长须拂动,眸中精光闪烁:“江州府文庙钟声未响,而霞光已生,此乃‘文气盈溢,自显天象’之兆!
恐怕……是一篇【出县经义】?!”
【出县经义】!
四字一出,满堂皆惊!
经义策问,远比诗词要难!
诗词歌赋,可凭才情雕琢至出县以上。但经义策问,非真才实学不可为!
寻常童生,能写出【合格经义】之作已属不易,若能【闻乡经义】,便是百里挑一!
而【出县】……意味着此篇经义,已超越童生范畴,甚至可媲美秀才、举人之作!
薛崇虎沉声长叹:“此子童生,尚未得秀才文位,却能写出【出县】经义,已得圣贤三分真意!”
要知道,这可是一场童生府试!
考生不过是一群童生,可不是秀才和举人,尚未得秀才功名!
童生若能写出一篇[出县]级经义策问,那是难如登天!
别驾崔承业目光灼灼,望着甲字号考舍的方向。
“世间文士,十之八九终其一生,不过诵读圣贤典籍,依样画瓢,又有几人能真正执笔注经,与圣人对话?”
“不精通经义之道,毕生止步于进士!”
“敢为经典作注者,非翰林学士以上不可!”
“而今,一介童生竟能引动文气霞光……此子未来前途,已非寻常进士可比!”
雷万霆深吸一口气,低声道:“文位之路,举人、进士已是常人极限,而翰林学士……非经义大成者不可入!”
“不错!”
崔承业缓缓点头,目光深邃。
他忽然明白,周山长院君,为何执着的要在府试第二题,考一考众童生的经义策问。
——此子,日后或可问鼎翰林,甚至……更进一步,入阁拜相!!
满院童生,正伏案疾书,忽见府院考舍内,一道霞光冲天,无不惊愕抬头。
刹那间,
满院笔墨凝滞,
唯有那道冲霄文气,如天河倾泻,映照众生脸颊。
八百张童生的面孔上,神色各异——有震撼,有茫然,更有掩不住的羞惭。
“这是谁的经义,引来漫天霞光?”
有童生喉头滚动,指尖发颤。
低头再看自己案前文章,字句支离,文理混沌,与那引动天地异象的经义相比,竟如犬彘之迹,不堪入目!
“同是十年寒窗……”
“别人写经义,笔下霞光漫天,而我……”
“我写的这算什么?”
众童生眼中尽是苦涩,一声哀叹在考场内荡开,笔尖颤抖的悬在半空,墨汁滴落,在纸上晕开一片污渍。
众多的童生眼眶发红,几乎要哭出来——
那冲天霞光如利剑般刺破云霄,刺得众人心头剧痛——
同是十年寒窗,有人笔下生引动天地,有人却连墨迹都显得黯淡无光。
自己竟连人家一缕文光都追不上!
考场角落,不知是谁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很快又咬紧牙关咽了回去。
霞光愈盛,映得江州满院童生学子们,面色惨白。
张游艺怔怔望向甲等考舍方向,忽而苦笑:“甲等考舍内文气冲霄.恐怕,是江兄的手笔了。”
他声音发颤,既羡且敬。
“童生写经义竟然也能达到出县?”